服務熱線
400-8919-218
手機:18073153610
微信:18073153610
郵箱:18073153610@163.com
地址:長沙市高新區岳麓西大道麓谷科技創新創業園
A1棟26樓
《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框架》
《加強應急基礎信息管理》
《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》
面對嚴峻復雜的自然災害和生產安全形勢,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仍然相對落后,應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,迫切需要運用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,建設全面支撐具有系統化、扁平化、立體化、智能化、人性化特征,與大國應急管理能力相適應的中國現代應急管理體系。
構建一體化全覆蓋的全國應急管理大數據應用平臺。應急管理部根據全國應急管理一盤棋一張網的要求,按照國家政務服務平臺“互聯網+監管”系統建設方案,規劃和建設全國應急管理大數據應用平臺,依托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體系,充分利用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等技術,實現重大風險和隱患在線監測、超前預警預報和災害事故高效處置。
加強科技賦能。推動“智慧應急”和基層治理有機融合,按照部省統籌管理、市縣推廣創新、基層落地應用的要求,推廣應用符合基層實際需求的科技手段和信息化系統。強化系統集成,加強數據融合與分析應用,為鄉鎮(街道)和村(社區)提供隱患輔助識別、預警預報自動提醒等智能服務。
國務院組建應急管理部后,應急管理需要同時考慮防災和救災的問題,管理的難度、深度、復雜性、綜合性大幅上升,傳統的應急救援管理模式還需進一步完善與提高。
山體滑坡、城市內澇等公共區域風險點缺乏有效摸排和統計,公共區域風險分布無法集中顯示,應急資源分配目的性不強。
各部門的預警信息缺乏交流、共享,突發事件發生時,信息溝通不暢,產生信息孤島,數據價值未充分挖掘。
現有應急指揮系統效率不高,信息傳遞量有限,應急通信保障水平有待提高。指揮人員無法掌控應急救援現場實時動態,無法實現高效、精準的事態研判和人員調動。
區域資源情況不明,應急資源無法整合共享。指揮者對區域內的應急隊伍、應急物資等資源底數不清,無法精準整合、調動社會公共應急救援力量。
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,缺乏安全管理專業人員,企業主體責任難落實。轄區內企業管理未形成系統化,安全監管工作缺乏動態管控。
區縣安全生產數智管理平臺依據“平戰結合,以平為主”的總體設計理念,集安全態勢、應急指揮、防災減災、企業監管、執法匯總等功能于一體,依托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縱向打通預防、準備、處置、評估、改進等各個環節,實現企業和公共風險快速預警,應急資源的整體調度和事故應急處理快速響應,快速提升“大應急、智慧應急”的信息化能力。同時,平臺匯聚綜合監管人員、行業監管人員、企業安全人員、專業服務人員、社會群眾等多方人員,形成合力,強化轄區企業安全生產綜合監管,督促和引導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,推動風險關口前移,減少和預防事故發生。
運用融合通信技術,建立“應急大腦”,實現指揮中心跨部門、跨層級、跨區域協同作戰,建設多級聯動的一體化應急指揮體系。
整合轄區應急救援資源,縮短救災物資調配時間,打造多點結合、多方互動、全方位、多層次的監管體系。
接入氣象、水利、林業、地震、農業、國土資源等部門采集的災害預警信息,利用物聯網技術整合遠傳儀表、監控攝像頭等物聯設備的監測數據,做到早發現、早預警、早疏散、早救援,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后果。
壓實政府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,實現安全監管與安全管理的無縫對接,彌補安全監管人手不足,安全監管脫節的現象,切實做到安全生產管理責任明確、覆蓋全面、底數清晰。
企業安全動態監管,主體責任全面夯實
融合通信輔助指揮,應急救援精準研判
災害預警實時感知,公共風險全盤掌握
融合通信輔助指揮,應急救援精準研判
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技術,將轄區內企業風險分布情況、公共區域風險分布情況、重大危險源分布情況直觀展示在三維全景地圖上。實時更新轄區內突發事件、自然災害、企業事故情況,以及應急值守情況。
統計轄區內展示區域內應急資源的儲備情況,點擊可查看應急資源詳細情況。
對轄區企業的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辨識和評估,確認安全風險等級并匯總建立風險數據庫,形成區域“紅橙黃藍”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。
建立轄區重大危險源分布一張圖,直觀展示重大危險源的地理位置、儲存物質、實際存量等基本信息;可接入重大危險源監控視頻,實現重大危險源的實時監測。
對公共區域重點監管部位的風險進行分級與統計,可接入風險點現場監控,全面掌握轄區內公共風險點危害程度和管控情況。
整合轄區應急保障數據,形成應急一張圖,為指揮人員準確調動應急資源提供便利。點擊地圖上突發事件,可實現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線上流程處理。嵌入融合通信功能,提供應急處置的可視化指揮,調度用戶狀態一目了然,實現應急信息共享、資源數據整合、聯動指揮調度,分組分級調度。
嵌入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標準流程,為應急指揮和救援工作提供規范性參考。
整合區域應急預案及應急資源,直觀呈現地圖上應急資源點,顯示該處的應急物資、應急專家、應急隊伍、微型消防站、應急避難場所的詳細信息,便于對區域內的應急資源進行快速調配。
嵌入融合通信技術,即不同種類通信設備終端的統一在線會商,實現不同區域、不同層級、不同部門的一體化指揮調度。
社會群眾、企業等多方人員均可通過移動終端上報突發事件,事件上報后指揮中心通過多方和多資源的應急聯動,實現應急信息共享與協同,提升區域整體應急水平。
依托物聯感知系統與移動互聯網、云計算技術,整合氣象、水利、林業、地震、農業、國土資源等部門采集的災害預警信息,接入各類災害監測物聯設備的監測數據,實現自然災害監測數據的集中管理和海量監測信息的智能化處理。
可通過企業名稱對企業日常安全情況進行一鍵查詢,直觀呈現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情況、企業風險分級與隱患治理情況;支持接入企業重點部位/關鍵裝置的視頻監控、物聯感知設備,對企業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時報警。
對監管部門的日常監管工作進行抽屜式歸類、痕跡化管理,內容涵蓋執法情況、安全檢查、警示約談、安全聯審、教育培訓等,直觀體現監管部門安全監管責任落實情況。
轄區隱患排查通過排查-整改-復查-歸檔等一系列動作形成閉環管理流程,實時跟蹤轄區隱患處理情況,對未按要求整改隱患的企業,進行消息推送,閉環整改責任到人,降低企業安全風險。
通過多方數據匯總,形成多維度統計報表,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依據。
通過“智能AI”數據看板,隨時查看轄區內各企業每日警情,AI預警情況,針對預警類型進行智能統計分析,直觀展示每月每年高頻違規類型和數量。
服務熱線
手機:18073153610
微信:18073153610
郵箱:18073153610@163.com
地址:長沙市高新區岳麓西大道麓谷科技創新創業園
A1棟26樓
微信公眾號
抖音